朴扬帆总领事在领区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5/08

5月7日,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朴扬帆在滨海媒体网、萨哈林媒体网和堪察加旅游信息网等领区主流媒体发表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 朴扬帆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概念,此后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对认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大势、统筹规划中俄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概括地讲,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积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时,大力促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一是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持续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正在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包括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汽车、家电、家具等传统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这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更新的过程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同时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国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等。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如,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形成合力。
为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国际环境,中国积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今年3月,中国出台首份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去年发布“外资24条”,60%的政策措施已经落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2017年的93项缩减至目前的31项,今年还将进一步缩减。特别是,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再无限制。
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人才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以及专利申请量均居全球首位。高新技术企业增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位居世界第二。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4%,高技术产业投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技术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手机通讯技术和生产能力遥遥领先。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了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2023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2%。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外贸“新三样”畅销全球,数字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关税总水平降至7.3%,中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近五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基础更为坚实,抗冲击能力和韧性增强,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具备有力支撑。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据中国海关统计,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中国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发展的背景下,两国务实合作亮点纷呈。2023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240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提前超额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目标。双方能源、航空、航天、科技等领域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服务贸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绿色发展等新领域合作方兴未艾,汽车、工程机械等“中国制造”赢得俄罗斯越来越多消费者信任。双方正继续全力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巩固中俄贸易投资合作良好势头,拓展绿色数字贸易等合作新领域,加快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两国企业和地方间合作,促进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方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开放合作才能促进发展进步。中方积极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推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我们反对脱钩、断链、筑墙,人为割裂市场的行为不仅挡不住中国的发展步伐,而且阻碍全球科技创新、破坏产供链稳定,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在开放合作方面,中俄两国树立了良好范例。近年来,根据双方制定的有关路线图,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为提升两国经济和工业潜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时代新行程上,中国经济向“新”而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不仅将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而且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新机遇,促进世界各国共创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